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:海康 20 年,「一棵树」的成长与坚守

海康威视,素有 “小华为”之称,在马太效应愈发明显的安防行业,它已经连续多年牢牢坐稳安防头把交椅的宝座,并与身后竞逐者的差距越拉越大。

通常来说,引领者背后附带的往往都是光环及议论。人们在盛赞它所获得的成绩的同时也都在合理猜想:到底谁才能够撼动这个安防巨兽的至尊地位。

此前也有不乏关于传统安防巨头与AI独角兽、BAT们之间的讨论与分析。在笔者询问多位安防业界人士后,得到的答案惊人的一致:“海康威视领头地位短时间内不会动摇,但最后面对的最大竞争对手将会是华为”



纷争


凡是皆利而起。

一位安防巨头高管告诉雷锋网,华为、海康,这两家企业原本的定位和业务并无关联:一家为电信运营商提供设备及服务;一家为政府及公安机关提供监控设备和服务。

从监控设备IP化开始,传统监控系统“采传存显控”中的“传”就变成了电信运营商的“菜”。监控设备以此就被分为前端和后端两大部分,后端部分逐渐进入“电信机房”。而这,也就与电信运营商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。如今,视频监控系统的“云端结合”便是从那时候开始萌芽。

随着系统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,后端机房的服务器数量越来越多。而云端机房设备供给和服务原本都是华为的业务范围,他们的设备、技术和服务相当过硬。此时便出现了矛盾:华为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地盘,而海康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大脑,两者在「云端市场」的竞争和冲突不可避免。

华为具备硬件平台和系统建设方面的绝佳优势;海康在软件业务方面的优势明显。从这来看,双方之间的仗肯定要打,目前在云端市场已经开战。未来,随着监控市场份额的增大,这块蛋糕自然也会进入华为的眼线。但侵占与合作都具备条件和基础,具体如何打法还不得而知。

而另一位安防厂商高管也赞同了以上看法。他认为,如今华为、海康业务交集越来越多,竞争尤其激烈,往后几年矛盾将日渐明显。

他告诉雷锋网,目前华为的业务更多体现在大数据平台、存储及智能分析方面。在手握大量基础建设数据之后,华为势必要做城市级的数据处理、平台及应用。而这,都会与海康威视后期的业务战略相重合,双方的竞争会越来越大。

其实,此前市场上就不乏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评诉。有人介绍说,华为“威胁论”早在2012年就已经开始,多年前就已经涉猎平安城市业务,但一直没能取得大的进展;另外,华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服务超大客户和核心技术攻关。而细分行业解决方案,理解不同客户的需求,组织人力开发,渠道管理,都不是华为的优势所在。

在雷锋网看来,双方未来是否正面对决,将基于双方是否对对方优势方面进行进攻。短期来说,双方无忧;长远来看,必有一战。



布局


从市场规模来看,安防再也不是那个小打小闹的鸡肋行业了。

这几年,受益于平安城市等项目的落地以及AI等技术的融合应用,安防不再仅仅代表着视频监控;可以预见的是,以它为点,可以撬动万亿级别的大IOT市场。

IOT技术的不断突破,让视频监控系统不仅仅提供监控功能,它可以接入各行各业的业务数据,通过信息传输、大数据技术对接入的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存储,并搭配对应的平台,实现各式各样的功能。

可以说,IOT技术掀起了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浪潮,它给安防行业带来了无限可能性。在此节点上,包括大华、东方网力等安防厂商高管都明确表示,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我们不再将自己定义为安防厂商,而更愿意将安防定义为一个物联网系统”。

如今各地在建的安防项目功能、结构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安全范畴。用户除了要解决视频监控问题之外,更多地还想将这些视频数据服务于各行各业,让安全、可视化管理、便民服务成为系统的关键词。

从战略层面来看,两者的业务交集也越来越多。

未来仅仅提供硬件设备价值有限;提供云服务,建立与用户的持续连接意义重大。

这一点,华为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。从它的业务、技术结构来看,除了通讯设备,交换机,路由器,存储等过硬技术外,还有一心想要做大的「华为云」。

图片

云服务市场巨大,同时竞争惨烈。此时的阿里云早已将华为云远远甩在身后,华为云欲想翻身追赶,在正面战场迎敌会稍显唐突;而看清自身定位及优势之后,选择一个细分市场作为突破口,再横向扩张可谓良策。

而这个绝佳的细分市场便是:安防视频监控云。

安防行业历经两次跨越,从最开始的通用级产品到解决方案,再到内容分析前置,接下来则是平台运营。在此背景下,安防行业背后是兆亿级别且呈几何式增长的巨大流量入口。

从这来看,华为看中的并非安防行业这一亩三分地,而是基于其自身在视频压缩编解码、存储、传输领域的技术实力,选择的一个细分突破口,以期能够在云时代的竞争中存活下去,并与阿里云会师正面战场。

IOT时代,数据处理并非孤岛式,云服务才是竞争的制高点。华为在云服务方面入局稍晚,失去很多良机,安防可以说是他们可以看到的、自身有优势的且对手实力目前没有那么强的绝佳垂直领域。



矛盾


此前在美团CEO王兴表示要做出行业务后,滴滴CEO程维掷出“尔要站,便战”的豪情五字。

相同的情景在安防行业再一次上演,低调的安防大佬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则显得格外的冷静及谦让,“视频监控市场异常复杂,是多层次、碎片化市场。这些年,海康在其中耕耘很苦、很累,华为与海康的关系很好,双方之间交流很多。如今华为想要涉足安防市场,我们此前也将具体情况告知他们,目前他们内部意见好像不太统一,我觉得这个市场未必适合华为,就看他们自己怎么决定吧。”

相比之下,华为的回应则显得“狼性”很多。华为视频监控产品管理部部长张忠曾公开表示,“对于视频监控市场,华为的目标是活下去,也希望当行业视频领域三分天下时,华为能有其一。”

基于双方一进一退的表态,可以合理试想:如果海康、华为终有一战,那么谁将取得最后的胜利?而这,首先得需要了解一下华为的“矛”有多快、海康的“盾”有多厚。

华为进攻安防行业,总结来说,目前有两张牌可打:芯片及云。据不完全统计,华为海思芯片目前大概占有国内80%的安防市场,也是当前能够牵制海康的最佳武器;而云服务这块,基于其ICT能力的积累,虽说与阿里还有一些差距;但在安防领域,华为的云产品尚可造成冲击。

当然,在安防领域,华为也有先天不足。首先不具有供应链优势:一些与传统视频图像相关的器件,如镜头等的供应能力存在不足,在机电控制方面也没有足够的积累;其次运维能力跟不上,相对于安防巨头们在一个省内能覆盖应用到交通、公安、学校等多种渠道,华为只能聚焦在平安城市、智慧交通等几个重点行业,集中发力。

反观海康威视,它的护城河体现在哪里?

海康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内成长为安防龙头企业,主要得益于它自身已经形成的综合供应链行业解决方案能力。它的渠道、平台、战略、体系都很健康;针对2G、2B、2C市场的产品,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,都发展良好。

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其数据及渠道能力。海康威视以安防业务起家,用自己的硬件跑自己的算法,积累了大量重要数据;另外,此前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的前后端都由海康独自建设,而这也就成了海康的最大壁垒,特别是政府公安资源,纵横开拓非常需要时间及精力。

与此同时,近几年,针对华为的“矛”,海康也在积极造“盾”:包括开放AIcloud生态平台;布局芯片产业,入股富瀚微等。

据悉,富瀚微业务结构类似海思半导体,是安防领域知名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之一。目前其已经掌握了噪声消除技术、自动曝光和自动白平衡技术、自适应 Gamma 校正技术、CFA 图像去马赛克技术、视频编解码技术等视频监控多媒体芯片核心技术。



结论

十七年前,28个大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没能引起华为的足够重视。十七年后,当年画图纸、焊板子、跑市场的小角色已经成长为市值欲突四千亿,傲居世界安防舞台前列的“硬角色”。

错过了进击安防绝佳时机的华为此时入场虽晚,但这个巨无霸一旦集中火力,势必会掠起一片波澜。

正如上文所言,短时间来看,海康威视等传统安防巨头还是无需担心华为的安防布局,因为它 “志不在此”。后者更为看重的是安防产业向物联网产业转换、升级过后,数以兆计的巨大数据资源;它的最终目标是阿里、腾讯等云计算巨头,而安防只是它完成大业前需要路过的一站。

长远来看,海康威视等传统安防巨头也可把握过渡期,布局视频硬件、云存储、大数据AI,一旦平台型产品成熟,潜力无穷。

- END -